美国能否压低石油价格?
参考消息网1月27日报道据俄罗斯《消息报》网站1月26日报道,美国总统唐纳德·特朗普1月23日呼吁石油输出国组织(欧佩克)成员国(首先是沙特阿拉伯)降低石油价格。他认为,这些国家在美国大选前就应该这么做。特朗普的计划是,通过压低油价来迫使俄罗斯暂停特别军事行动,就乌克兰的命运进行谈判,与此同时保持对莫斯科的影响力。
美国总统的上述想法可能受到上世纪80年代削弱苏联的压价理论的启发——但这与当今现实毫无关系。
特朗普在达沃斯直接向欧佩克国家领导人喊话。除了“维和”之外,他的讲话还带有反通胀意味:油价下跌后,世界各国央行就可以开始降息。毕竟,如果“黑金”变得更便宜,通货膨胀的威胁就会缓和,货币政策才有可能“松绑”。这番讲话对市场影响温和,油价仅下跌1%到2%。
特朗普的言论可能受到一种阴谋论的指导。上世纪80年代,时任美国总统的罗纳德·里根说服沙特大幅增产石油。这导致油价跌破每桶10美元。油价下跌对正处于改革攻坚期的苏联来说是一个不快的事实——石油美元帮助支付了必要的商品进口(包括高科技产品进口)。苏联的贸易平衡和预算开始出现裂缝,这成为导致1991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(上述理论认为这是首要原因)。
美国冷战学者、政治顾问彼得·施魏策尔撰写的《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苏联的》一书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详细描述。
然而,这一理论并没有什么事实依据。首先,当时欧佩克的纪律并不好。该组织大多数成员国千方百计地不遵守配额制度,石油产量远超协议要求。事实上,欧佩克在那个时期是一个功能缺失的组织,其默认的领导者沙特试图恢复纪律的所有努力都失败了。
从1981年到1986年,沙特一直在减产,石油日产量从1000多万桶减少到不足400万桶。直到1986年,情况才发生逆转。利雅得厌倦了仅凭一己之力拉动世界油价,于是开始增加产量。在接下来的两年里,日产量增加到500万桶。
根据施魏策尔的理论,可以认为美国人对利雅得的行动感到高兴,或者相反,他们对沙特领导层缺乏决心感到愤怒。然而,这两种假设都是错的。事实上,里根派老布什(时任副总统)前去劝说沙特恢复原状。原因何在?因为即使沙特微不足道的增产也对美国石油工业造成了损害。从1986年到本世纪00年代末,美国石油部门一直在衰退。老布什直言不讳地告诉法赫德国王,沙特增产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。
虽然苏联在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因油价下跌而遭受损失(不过称之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不严谨的——还有许多其他情况发挥了作用),沙特也确实提高了产量,但除此之外,华盛顿和利雅得的协调努力理论和“狡猾计划”与现实毫无关联。沙特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才小幅增产的,美国对此一点也不高兴,反而担心会给本国石油业造成负面影响。国际石油价格下跌的决定性因素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实行节能减排,以及其他欧佩克国家缺乏纪律。
目前的形势与当年尽管有一些相似之处,但并无太多重叠。与当年一样,无论是美国还是沙特,都没有足够强烈的降价动机。
沙特几年来一直实行自愿限产,现在仍在这样做。它需要每桶100美元的油价来平衡当前雄心勃勃的预算。
至于美国,与40年前一样,油价下跌对其页岩产业来说意味着大麻烦。大多数页岩油产区至少要在油价为每桶55到60美元时才能盈利。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——自新冠疫情以来,石油价格从未跌破过这一水平。美国的大规模钻探和增产计划,与迫使欧佩克降价的做法相矛盾。从这一点出发,可以肯定的是,特朗普的想法只是说说而已,缺乏实际前景。(编译/贺颖骏)
美国纽约市一处加油站的加油泵(路透社)
上一篇:广东官宣签贝兹利,小外合练一周仍没注册,打广厦徐杰又要累死!
下一篇:没有了